2017年,电视剧《风筝》在我国电视台上映,该剧一经播出,便收到了当时观众的众多好评。在剧中,男主邓耀先隐姓埋名,伪装身份打入敌人内部,找准时机获取情报,险象环生中多次逃生,为了党与国家,一次次地与反动分子进行明争暗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你眼中的特工,是什么样的?酷炫的行头,出色的样貌,文武出众、神秘莫测?这大概是我们在影视剧浸染下,对这些隐蔽战场工作者,最为浅薄的认知。现实中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传奇与惊险。
极少看谍战剧,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有一部谍战剧是少有的精品,名叫《风筝》。这部电视剧对“风筝”——郑耀先这个坚守者的一生作了认真细致的刻画,看完以后我的内心极为震撼,同时非常好奇,郑耀先是确有其人吗,当年我党的谍报人员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他是《风筝》中军统六哥郑耀先的原型。他就是程一鸣,解放前曾历任复兴社特务处苏州组组长、军统临澧、黔阳、兰州等训练班教官、军统西北区区长、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调查室主任、军统第三处处长等职,解放后前往澳门担任“中二组”驻澳门组组长、蒋军国防部情报局澳门站站长等职。
1949年3月,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王牌”范纪曼同志被敌方军统特务捕获,随后国民党将其收押在狱,死刑的宣判也随之而来。我党铭记范纪曼同志为解放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如何能够坐视不理?正当我党内部为营救范纪曼同志而焦头烂额之际,事情发生了大反转。
《风筝》2013年拍摄完成,因涉及特殊时代内容,5年之后才播出,51集被删成了46集。信仰在《风筝》中的描述是震撼的,就像未删节版中的这段话说得一样:“信仰至高无上,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能够牺牲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
郑耀先这个历史人物的创作原型之复杂,犹如历史的褶皱,将不同人物的精髓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既真实又虚构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既涵盖了上海策反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强、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书记沈醉,还包括程一鸣等多位地下工作者。
“三月三,赛纸鸢。”如今说起三月三的上巳节,许多人已不太熟悉。其实,上巳节是古代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设于“重日”,即月份与日期相重。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而最受孩子青睐的还要数三月初三的“上巳节”。
许多谍战剧中的主角都是有历史原型的,比如我们常看的《潜伏》,其中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就跟其历史原型吴景中只有一字之差,至于其中出现的戴笠、郑介民、毛人凤、万里浪,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就连被余则成刺杀的李海峰,也真是从军统叛变到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的电讯专家。
在电视剧《风筝》中,山城地下党的负责人,后来山城公安局副政委袁农,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在重庆潜伏那么多年没有暴露,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莫非军统和中统都看他实力最弱,这才把他留下,以免换一个真正的特工不好对付?
《风筝》中郑耀先的历史原型,可能是原军统局第三处,也就是行动处处长程一鸣,此人1926年加入我党,1931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介绍下,进入邓文仪的南昌调查课军事股任少校股员,该课后又并入复兴社特务处,程一鸣在当了一段时间股员、股长后,也跟吴景中去了军统特训班当情报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