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台风“格美”将由南向北相继影响我国七大流域,其中海河整个流域都将受到影响,而海河流域暴雨洪水防御难度大,需提前落实落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水利部表示,海河流域由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滦河6条河系组成,河网交错,调度复杂。
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严峻。按照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令要求,昨天(26日)起,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从日均24000立方米每秒,逐步调减到18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以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未来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形势如何?
遭遇暴雨洪水防护自救指南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迎来一年中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间,也是华北、东北地区降雨强度最强、极端降雨发生概率大的时段,需注意防范城市内涝或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暴雨过后汛期疾病如何预防?
近日,我省多地出现连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极端灾害性的特大暴雨。洪涝过后,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细菌、病毒容易滋生,一些传染病的宿主和媒介也因此增多。畜禽饲养场所遭到破坏,未及时处理的死亡畜禽和免疫力下降的畜禽易成为各种病原体的“靶子”。
洪涝灾害结束后,各种污物随水流动,公众如何做好个人清洁和疾病预防?△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宋坪首先,我们要注意皮肤的防护和卫生。尽量不要让皮肤长时间泡在水里,尽量避免划伤皮肤、不要抓挠皮肤,接触脏东西后要尽快清洁。
暴雨和洪水过后,生态环境恶化,蚊虫滋生,水源和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受灾百姓心理生理双重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引发传染病和相关疾病。而灾后临时定居点中百姓居住相对集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密切接触,这加速了传染病的扩散。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李恒、董瑞丰)近日,南方多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易发生疾病流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提示,防病胜于治病。洪涝灾害结束后,各种污物随水流动,公众要做好个人清洁和疾病预防。“洪涝灾害后,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垃圾、粪便等会进入洪水当中。
来源:【人民网】洪水淹没人们活动场所,会对环境和饮用水造成污染。受洪水和暴雨影响,一些带病菌的野生动物和蚊虫可能进入住所,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及时做好环境消毒和卫生防疫很有必要。有关专家结合大众关切进行提示。■如何对住所内物品清洁消毒?
汛期,连续降雨或强降雨天气增多容易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如何科学防汛?遇到自然灾害又该如何自救?遇到洪水怎么办?入汛以来,多条河流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如果出现洪灾,如何防范自救?洪水来临前——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流、沿海地带以及低洼地带。
央视网消息:当前,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容易发生疾病流行。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指导各地扎实做好汛期医疗应急和医疗救治保障。截至目前,各受灾省份未报告因洪涝灾害导致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提示: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很多种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其中皮肤病占到一半以上。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6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夏梦芝 张斯钰)进入汛期,湖南多地出现连续降雨,甚至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肠道传染病、虫媒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皮肤疾病等发病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