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碗粉,去一座城。如今,广西柳州已成为众多食客的“网红”打卡地。红“出圈”的螺蛳粉,为这座西南部工业重镇赋予了别样的风味。本期《寻味中国》走进柳州,揭秘螺蛳粉“真香”奥秘。在柳州,每家螺蛳粉店都有自家的特色,有的是汤、有的是卤味、有的是配菜。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柳州游玩,就为了那一碗风味独特的螺蛳粉。遍地开花的柳州螺蛳粉实体店,也成为众多游客来柳州的打卡点。柳州螺蛳粉实体店的后厨是怎样的?螺蛳粉的独特风味来源于何处?是如何产生的?3月21日,南国今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本文内容出自《全景柳州》,有删改,已授权,仅供交流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柳州人在收银台买单后,不愿意在桌边坐着等,都喜欢站在出粉的窗口前排队,看着师傅烫粉、抓菜、加配料、舀汤,也许那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在广西柳州的柳江边,有一条街道叫谷埠街。过去,柳州产的大米都是在这里上码头,通过船运出去,所以这条街一直都是人来人往、商贾云集。上世纪80年代,我从桂中一个偏僻地方来到柳州读书。每到星期天,我总是要到谷埠街边的一家书店报到,在书店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书店晚上9点打烊。
近年来,以“鲜、辣、酸、爽、烫”为特色的柳州螺蛳粉在纪录片、美食节、社交媒体上频频亮相,收获“吃货”粉丝无数。8月25日,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八桂大地展新颜”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广西柳州,了解到它的另一面。
3月下旬,螺蛳粉又一次上了头条,这次却不是好事。成都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了一家螺蛳粉店,在后厨发现了专门给螺蛳粉加臭的增臭剂。不少螺蛳粉爱好者直呼“塌房”,多家柳州袋装螺蛳粉品牌迅速回应。这样的话题对柳州人来说有些哭笑不得。
为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柳宗元文以载道、以文立心、雄深雅健的文风,特别是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的写作风格,同时纪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侯祠建成1200周年,在市委宣传部和广西文学杂志社共同策划和组织下,柳州市多位知名作家联合创作出系列散文《柳州八记》。
在过去上千个北漂的日夜里,我早已在脑海里把它复刻了无数遍——取一夹爽滑弹牙的米粉,浇上由螺蛳、药材、猪骨、鸡架、天然香料熬制的汤汁,舀进炸花生、豆角、木耳、空心菜、腐竹,还有被誉为“螺蛳粉灵魂”的酸笋,最后再淋上热腾腾的辣油,看着油在碗里晕开,真是叫人抓心挠肝地想念。
来源:光明网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螺蛳粉的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辣椒等调料配制而成。2021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