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的夜晚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元宵节据说从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源于民间“燃灯供佛”祈福古俗,也是现在台州部分地区元宵节“间间亮”(仙居称“更更亮”)的最早雏形。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然而,你知道吗?我们临海,都在正月十四过元宵,且会吃糟羹。为什么正月十四吃糟羹究其原因,说法很多。经学者考证,“唐初修城说”较为合理。相传唐初尉迟恭修城时民众天寒以犒军,遂成习俗。
正在做糅的褚亚娟。“又是一年十四到,瓢罐敲敲把糅讨。山珍海味尽入镬,不知不觉肚灌饱。”宁海人一直有正月十四过元宵的习俗,因此“十四夜”这天,当地会举行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汤包、麦饼筒和糅等各种饮食别具特色。在宁海,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要吃,十四夜;要睡,冬至夜。
潮新闻客户端 管金定古诗有云:“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吃汤圆,自古就是元宵的标配。然而,家乡台州的元宵却与众不同,不是吃汤圆,而是家家户户柳糟羹。家乡旧志录有《元宵》竹枝词:“一样糟羹柳不同,咸甜两味看乡风。
台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都晓得,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月圆,吃汤圆,寓意全家团团圆圆。而台州偏增加一天,十四、十五,两天都过,而真正的元宵夜是正月十四。过元宵,台州人一般不吃汤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糟羹。
年俗故事过年一定要吃什么?相信台州的朋友心里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就是槽羹,每年元宵节的时候,台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是什么原因让台州人一直保留这个习俗呢?看了之后,大家应该都馋了吧。名将戚继光在浙东抗敌的时候,曾经被敌人追到台州三门的仙人洞里。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正月为元月,而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又称“上元节”。我国各地的上元节活动大同小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汤圆,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四,到了这一天,年基本进入尾声,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拜临水娘娘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人,后来成为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2月24日电(记者 冯源)旗、锣、伞、铳一应俱全,号称“又有龙灯又有会,还有马灯来凑队”,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的精彩场面。元宵期间,它在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溪头村举行,吸引了不少观众。
正月十四超有料!吃这三样、做这事、避开它新年好运滚滚来家人们,欢迎来到小爱生活百科!春节,这个咱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可是一场热热闹闹、满是温情的文化大派对。从腊月开始,大家就忙忙碌碌地准备起来,等到正月,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走亲访友,处处都是欢声笑语,每一天都藏着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