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杜牧诗歌的特征:将忧国忧民的壮怀抱负与悲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一体,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首诗是杜牧途经金陵夜泊秦淮时的触景伤怀之作。“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描写蒙胧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细沙,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的景象,读来给人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