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母情结多产生于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无论是男孩、女孩都会有恋母情结。牧羊人心存怜悯,于是把婴儿交给了另一位国王抚养,由于婴儿双脚肿胀,于是取名“俄狄浦斯”,这俄狄浦斯长大后知道了自己被诅咒的事,深感痛心,于是四处流浪。
他研究的是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是神话故事,是白话版故事,但是给我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这个思路是说我们在研究俄狄浦斯三角的时候,可以从故事入手,原版的俄狄浦斯情结来自希腊神话,中国也有这样的神话故事,比如说中国的伏羲呀,女娲呀,后羿射日呀,精卫填海呀等等,如果用现代人对生活、自然、人际关系的理解,我们可能会说,这些故事咋这么荒诞?
俄狄浦斯情结又名奥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性欲理论的概念。奥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因杀父娶母,忏悔后自剜双目。弗洛伊德以此为典故,把儿童对于父母而具有的性欲倾向,称之为奥狄浦斯情结。他认为奥狄浦斯情结是人类宗教和道德的"最后根源",也是产生精神病的主要原因。
在俄狄浦斯情节的影响下,我们的生命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声音,面对我们蛮横无理的欲望,它这样强调说:“冷静!平息下来!你要学习在社会中生活!”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俄狄浦斯情结仿佛是一条痛苦而神秘的入教之路,经过它,我们把原始而野蛮的欲望变为对社会生活的渴望。
俄父母和孩子构成的关系,是人类精神世界复杂到几乎无解的三体问题狄浦斯三角。同样这个词儿,它被弗洛伊德借用并移植在精神分析里,这就有了第二个含义,弗洛伊德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日常,我们自己的情感关系里同样演绎着一个剧情,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己的剧本,而这个剧本的剧情跟俄狄浦的故事特别像。
冲破俄狄浦斯冲突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是真难,因为就像《流浪地球》里人工智能说到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人类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且缺少自我反省能力,不断延续过去的自己这是一件非常容易且省事的,但一个人换一种活法,或者说这个人尝试背叛自己的过去,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对于ta自己来说是破釜沉舟,甚至对于ta周围的环境来说都是开天辟地的。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吐血整理100个心理学效应,这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是人们智慧的精华,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由爱德华·墨菲在1949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