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中的经典论断,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这段话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人们常引用这段话,来说明伯乐的可贵,也用这一段话来慨叹自己或者他人的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无论是初涉职场的小白,还是久战商场的老将,谁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获得老板和领导的赏识,能够被委以重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遭遇“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难免让人抑郁,情志难舒。要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难寻,而伯乐更难找。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为《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唯陈言之务去”。
□黄西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之论,至今常读常新。韩愈撰文之际,正值仕途不顺之时,从权力中心被放逐到边缘地带,自然是不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