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济南千佛山北路的济南博物文创中心,道路一侧的橱窗中展示着众多充满特色的文创产品,有栩栩如生的“荔枝图”、可爱灵动的“三好学生”鸠宝宝、实用美观的“文物拼图”,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如今,公众对博物馆认知已经变了,将逛博物馆从普通旅游变为文化印证之旅。文物是路标,在博物馆中面对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会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坚定了文化自信。”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李雨心 制图 罗乐受损最严重的扭头跪坐人像、修复与保护困难重重的象牙、被“压扁”的金面具、破损残缺的青铜尊……经过文保工作者的匠心妙手,这些从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文物得以在展厅中,与观众见面。
近日,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网上发布她的毕业设计。这是一组8个动漫人物形象,有抱着金钱豹的小男孩,也有衣服上套着绿色网格图案的年轻男子等。作者解释说,这些人物形象是南京博物院8件藏品的文物拟人化形象,小男孩原型是汉代金兽,年轻男子原型是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从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奇妙夜,到脱胎于文物的大热文创产品,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融合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新国风国潮席卷而来。今年的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恰如其名,也将借由文博展品带来新一轮国风体验。
你是否觉得摆在展柜里的文物离我们很远?三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遥不可及?当然不是!六月二十二号,在殷墟!让你看到的国宝文物!殷墟镇馆之宝——亚长牛尊变身!以崭新的形象来到三千年后的殷墟!站在中原文明的起点“拽”如其名!
临近春节,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腊月初八,村民们为远道而来观赏铁佛寺的游客精心准备了八音会等民俗文化表演,并送上暖粥共度腊八节。“这还不是最热闹的,我们还有‘别出心裁’的秘密武器。
央视网消息:坐地铁坐公交刷什么进站上车?最近,我们看到,有不少人在刷卡机前刷着 “玉佩”“铜钱”“玉玺”等这些长得很别致的小东西。它们就是交通卡中的新“顶流”——文创公交卡。展现各地文化特色的异形公交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陕西西安的公交卡。
几百年前,当第一头南狮在佛山腾跳、耍舞,自此成就“狮艺之乡”的美誉;如今,它产生“72般变化”,化身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5月18日以来,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热闹开展,让佛山一众文物走向台前。它们纷纷产生“变身”珠宝饰品、游戏皮肤、冰箱贴等,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
5月29日,六安市解放路小学学生们正在校园“青铜器博物馆”展台前驻足欣赏。一件件浸透浓浓国风美韵的仿青铜门钉、鼎、纹饰……让孩子们仿佛穿越几千年,梦回青铜器时代。 据该校美术老师赵小露介绍:“校园青铜博物馆里展示的作品有百余件,由超轻黏土制作成型,然后用丙烯颜料上色。
为丰富学生疫情居家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西安高新区第六初级中学历史组教师带领初一年级学生在疫情期间,完成了一项“与众不同”的历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