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之前,都凭自己良心去估量一番,就不会出大错。「曾仕强每日箴言」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商人的印象基本都是一句话:无奸不商。尤其是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这天,感受犹为深刻。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商业四通八达。一些利欲熏心、诚信缺失、不择手段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无奸不商 在古时候竟然是这个意思 在古代人的职业鄙视链里,商人往往是最底层的,流传到现在的无奸不商一词,被人们理解为没有商人出奸诈,更是为商人们打上蝇营狗苟的标签,商人心里苦 明明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功臣 却要被这样误解。
□董舜卿(南京师范大学)近日,广西北海涠洲岛一海鲜市场出现海鲜商贩塑料袋掺水的“缺斤少两”问题,针对此问题,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市监局开展海鲜市场“欺客宰客”整治行动,于1月26日对违反明码标价的7个摊位予以行政处罚。(1月28日 澎湃新闻)商人自古就有,买卖时时都在。
但是很多人,想法很好,但是富贵来了,却接不住。更现实的是,压根就没有富贵来临,一切都要自己去创造。在战国末年,有一个叫吕不韦的人,从普通的商人,一步一步把自己送到了历史的舞台,为秦始皇统一天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生活当中的“商”有三种意思,一个是墒情,一个是商业,一个是商量。在采用旱地种植的北方,当春天到来,冰雪融化,人们开始准备春种,而为了判断种子能不能成长,比较有经验的人会用一根锥子插入土壤,再拔出来,感受锥子接触到的土层够不够湿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诞生了无数的成语。据统计,一个人每天会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二十个成语。很多时候,你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一个成语。大部分成语,它们今天的意思和古代的原意是一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成语、俗语,现在的意思和原意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