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5月4日电 (叶秋云)“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走进福州市马尾区,修复改造后的百年船政文化遗产正以中国船政文化城的形式映入眼帘。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中国船政文化城,前来参观、游学的市民、游客、学生络绎不绝。
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在这篇署名文章中以及访法期间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主席两次提及一段中法有关福建船政的往事。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福州,自古以来,便因善于造船和用船而闻名遐迩。这里也是我国船政文化的发源——1866年,左宗棠在这里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同年,中国的第一所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成立,福州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
昨日上午,严复雕像在严复的求学之地——船政学堂落成揭幕,揭幕仪式在中国船政文化城格致园举行。严复雕像揭幕。记者 马丽清 摄严复雕像由十余块巨型花岗岩构成,总高11.5米,重约50吨,上有严复孙女严倬云新题的“严复”二字。
1879年9月9日入夜,船政衙门后方的莺脰山上,突然射出了一柱明亮的强光,灯光所及,山下的船政衙门、学堂、厂区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这个特别的夜晚,船政的技术人员在船政天后宫前广场上点亮的是一盏特殊的电弧探照灯,这是中国人自己独立使用电力照明的最早记录。
中法人民友好交往从马尾船政开始。“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百年前中国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其中一些有志青年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新春游福州,又添新去处!18日,位于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正式开园。升级后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以及活化利用的船政书局、轮机厂、绘事院、铁胁厂等全新亮相,生动讲述中国向海图强的“船政往事”以及百年薪火相传的船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