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安徽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仲尼曰》与《荀子》联系起来,尤其与《荀子》中的《仲尼篇》合观对读,相互参证,不难体悟到《仲尼篇》当是荀子从其研习的一种孔门语录辑本中引出中心议题并展开论述的名文,而其所习所据的孔门语录辑本与《仲尼曰》在内容、形态等方面完全相同;
在我阅读的书籍中,能让我乐而不疲,文虽长,但深陷其中而惜其太短,不忍心快速读完的书有二本,第一本是《资治通鉴》,第二本是正在看的《荀子》,也是我阅读时间最长的书,《资治通鉴》用了二个月,而《荀子》历时四个月,现在看到《性恶篇第二十三》。
荀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杰岀的教育家、廉明的政治家、古代唯物主义理论家,他是较早提出廉政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公元前284年, 青 年荀子抛家舍业去燕国游说, 由于燕国新贵族与老贵族激烈的争权夺利, 朝臣勾心斗角 。
荀子在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亮相,是驳斥了燕国的禅让。这件事情被荀子的弟子韩非记录在《韩非子》一书之中。少年荀子,风华正茂,他从赵都邯郸出发,慷慨燕国行,成为战国时代的传奇佳话。一、禅让风雨落幽燕这时,燕国的君主,是燕王哙。这位国君,可是战国史上的“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