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22年全国两会前夕,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联合河南省工信厅,选取各个年代、不同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入走访,听他们的创始人,讲述他们是如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心路历程。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20多年前,中国矿业大学的几位博士研究生来到江苏徐州矿井一线,在大功率变频控制领域取得突破。他们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改国际垄断局面,大大降低了技术的使用成本。何凤有,是中国矿业大学的教授,也是这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创始人之一。
编者按:“专精特新”,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缩写。专精特新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但都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1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较9月上升0.3点,为今年最大升幅,同时创造了2023年3月以来最大升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虽然面临着品牌弱势、订单不足等现实挑战,但不少微观主体正迎难而上。
10月25日晚,新华社受权发布二十大报告全文,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最早出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2011年7月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将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农业废弃物可用来生产吸管,不用开采石油,就能制造燃料,通过细菌,就可以生产塑料、尼龙等高分子材料,生物酶可以做出比传统材料更保暖易排汗的抗菌衣物,通过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淀粉,让“空气变馒头”,有一种糖,甜度接近蔗糖,但几乎没有热量,也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在我们的生活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中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数量近5000家。
癌症,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长久以来被许多人视为“绝症”。2024年11月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36种癌症,结果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或将激增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