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九,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卷子村举行“背芯子”表演,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观看。“背芯子”是中国民间社火表演的一种,背杆用特制的铁架子绑在背者身上,上端站有四五岁的儿童,按照故事内容扮成不同的人物。背者加上上端儿童高达三米多,随着鼓点踏着碎步进行表演。
社火活动“萌娃”参演引争议 未成年人保护亟待重视传统民俗活动应符合法律精神一台红色的活动花车缓缓行驶在人群中,花车上五名身着古代服饰的孩子在一处并不算宽敞的圆形台子上和围观民众互动,花车两侧人头攒动,人们不时鼓掌喝彩,忽然间风云突变,花车撑杆断裂,顶部的圆形高台瞬间倾翻,五名表演
当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九,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卷子村举行“背芯子”表演,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观看。“背芯子”是中国民间社火表演的一种,背杆用特制的铁架子绑在背者身上,上端站有四五岁的儿童,按照故事内容扮成不同的人物。
花杆打起来举起“老杆”乐起来娃娃上芯子扮演古代人物 元宵节前夕,合阳县黑池镇马家庄村举办社火表演,400余名村民齐聚一起欢歌欢舞共度佳节。记者来到马家庄村,只见村头已聚集了十里八乡不少前来看社火表演的村民。
源流概述“社火社火,离不开烟火,有社有火,故名社火。“社,古代指祭祀土、谷神的地方,称里社、社祀。左传云:“后土为社”。社即土神或五方神。《礼记·祭法》云:“共工氏之霸九洲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日,又名“春社节”,是我国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新春到了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即农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人民文化生活当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起于汉代初年而盛于隋唐时期的民俗风情,至今已代代沿传了两千多年,古人亦将之称为“上元节”。
今日元宵佳节,由渭南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多家单位协办的“正月里·新春文化大庙会”,大型社火巡游上午9:45按行走路线有序前行。有富平舞龙、临渭区跑汉马、韩城阵鼓、潼关踩高跷、潼关芯子、富平老庙老鼓、合阳东雷上锣鼓等12项表演内容。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雷倩)冬日的阳光洒在家乡的土地上,薄薄的霜层在晨光中微微闪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冷的寒意。然而,村落里早已热闹非凡。春节,来到关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蒲城县苏坊镇姚古村。这里的社火排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紧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