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阅读前麻烦您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击一下上方“关注”按钮,和小红心,方便与您探讨与分享 ,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喜欢就点一个吧,感谢支持!狠人啊,最近,一桩程序员离职后删除自己编写的程序代码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公司认为:李先生与张先生一组开发动力定位程序项目,项目定的截止日期是12个月完成,现在都工作了8个多月了,李先生擅自把8个多月的劳动成果删除了,给自己公司直接造成15.2万经济损失,及机会成本、商誉等间接经济损失37.2万元,便申请仲裁,要求李先生赔偿52.5万元。
据@西部决策 报道,近日在广东佛山,就出现了一类似的案例:陈某原为南海一公司的技术人员,在任职期内对该公司有极大不满情绪,离职后,陈某利用未移交的账号密码,远程登录原公司的系统服务器,随后,陈某启动加密程序锁上服务器硬盘,并将解密的钥匙删除。
2021 年 1 月 6 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前链家员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案的刑事裁定书。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2018 年 6 月 4 日 14 时许,被告人韩冰在位于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福道大厦三层的链家网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其担任链家公司数据库管理员并掌握公司财务系统 root 权限的便利,登录公司财务系统服务器删除了财务数据及相关应用程序,致使公司财务系统无法登录。
网络客服售卖用户信息;离职程序员擅自删除代码;利用“虚拟货币”组织传销……数字时代,指尖上的犯罪离我们远吗阅读提示在数字化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的当下,不法分子只需要一部电子设备即可实施犯罪。
“删库跑路”原是程序员缓解压力的一句玩笑话,近年来成了程序员圈子内的“热梗”,指的是员工在离开企业前后,故意破坏后台数据的行为。自我调侃本无伤大雅,但若“段子”变成现实,可能你就“跑”不了了!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杨浦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程序员“删库跑路”案。
这种“删库跑路”曾经作为段子在IT圈里广为流传,意思是互联网公司中掌握着信息的系统研发人员,在离开公司时由于各种不满情绪等原因,在未经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删除所有文件,让公司损失惨重,从而达到了自己宣泄情绪的目的。
据中国基金报,近日,记者自北京裁判文书网上获悉,百度某“95后”校招员工金某某在任职期间,私自建立隧道进入数据库“删表”。最终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而究其动机,居然是出于对工作内容变动及领导的不满。为了显示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性,遂对平台数据进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