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忆禾溪编辑 | 忆禾溪“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整述在文章结尾”前言时代不同,很多事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人心也是如此。在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以及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遇到老人倒地到底该不该扶呢?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不扶呢?你要是遇上了会不会扶呢?2006年10月20日,南京64岁的徐寿兰下公交车不慎摔倒,路过的好心人彭宇二话没说将其扶起并送往医院,还为其垫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你是不是王浩法官? 不是,我只是一个很喜欢写作的人,所以写了那篇。 但是,从那时候开始,几乎所有的媒体平台和朋友圈,只要是说到“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的人,就一定会把南京的王浩法官拿出来说一顿。
前几天下班后,在沙发上无意当中看到“城管车掉进河里,岸上人员无一人施以援手,甚至连电话报警都不愿意”的新闻,想起当年的一则新闻“大学生救助摔倒老人反被讹,法官当庭说出:既然不是你撞得,为什么要扶?”,就跟老婆聊了起来。
“不是你撞的,干嘛要去扶?”看春晚小品的时候,听到这句话我们总是当个包袱一笑了之。可真当这种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让人心都寒透了。有人说,彭宇案是我们道德滑坡的标志性事件。该案的一审判决书,令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 30年、50 年,甚至 100年。看到摔倒的老人,你还敢不敢扶?
确实,很多人看到这样的问题,就觉着人们的素质下降,人心不古等等,只是,当我们再回到事件本身,扶人一把确实没有什么难题,但扶起来的那一刻我们就成为了事件的直接相关人,后续的多种麻烦才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根源。
“人不是你撞倒的,你为什么要扶。”或许正是从这句话开始,很多人渐渐的面对老人摔倒选择冷眼旁观的原因,2013年一位老太太倒在了路上,在被一名小学生扶起之后,她的家人却向小学生的家长索赔100万元,原因竟然是老太太说是小学生将自己撞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