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史馆热”缘何兴起?□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魏廷宝每逢周末,淄川区岭子镇宋家庄村村史馆便热闹非凡,许多周边村民、外地游客以及研学团队慕名而来,走进村史馆,感受乡土变化,寻找乡愁记忆。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尹小剑 翁应峰 通讯员 魏震在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马庄村,有一座别具特色的村史馆。它既是浉河区现有最大的村级历史资料馆,也是信阳市首批村史馆示范点。6月15日,记者走进这座村史馆,感受这里浓浓的乡土文化和乡愁情怀。马庄村史馆是在2022年底建成的。
“看,这叫碾子。我们小时候用它把高粱、谷子、稻子等粮食脱壳、碾碎。”4月20日,在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北杨庄村村史馆,几位村民饶有兴致地欣赏着一件件老式生产生活用具,回味孩童时光。“这个背篓是我爷爷背过的。
来源:农民日报久经风雨的纹龙木雕,尘封多年的煤油灯、铡草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村史馆,由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改建而成。自开建以来,村民积极把家中遗留下来的老物件、生产生活用具等捐献到馆中,村史馆办得“很火热”。
山东冠县万善乡万善屯村,因是辽太后萧银宗屯兵之地,又名“屯里村”,相传西汉时建村,属魏郡馆陶县,明朝永乐年间,王姓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迁来此地,后来又有徐、魏、崔、张等姓迁入,解放前隶属东昌府馆陶县。
2月2日上午,烟台招远大秦家街道苇都解家村组织放寒假在家的学生们来到村史馆,观赏陈列的老照片、农用工具、传统生活用品等老物件,以及面塑、剪纸、手工编织等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感受时代发展变化,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留住浓浓的乡情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