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提升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的建设与服务,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和服务要求》,聚焦认知障碍老年群体的照护服务,从资源配置、空间布局、服务内容等方面,为开展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提出规范指导,力求帮助认知障碍老年人尽可能保留个体机能和社
“这里的照相馆很像过去老上海的感觉,还有一些小游戏,有趣又能锻炼我们老年人的动手能力。”家住九亭镇文浦苑的刘阿姨笑着说。随着九亭镇家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家园照相馆”认知障碍支持场景吸引了来往居民的关注。
刘志华、董晋之编者按:近年以来,老年照护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作为支撑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养老护理人才肩负着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养老护理人员缺乏在日本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已有体现。研究显示,我国预计在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胡凤明和庞妍是00后,两人的脸上还带着学生般的稚气,但行事作风已经相当麻利。每天清晨,她们已经到岗做着工作前的准备。她们在北京一家养老院做着一份需要体力、耐心、细心的工作——养老护理员。养老是件大事。对许多老人来说,能不能在晚年平安、有尊严地生活是他们最关心的事之一。
在上海这座重度老龄化的超大城市里,有许多因服务长者而没法回家过年的人。今年52岁的楚晴,2018年从吉林来到上海——那是上海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的第一年。作为长护险养老护理员,她连续五个春节没能回老家过年,眼下将是第六个。
【来源:劳动观察】摘要: 从事养老行业的劳动者并不能跟上社会井喷的需求重阳节前后,关于养老的话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今后如何养老甚至成了职场中年人热衷探讨的话题。老年人口逐年增多,但从事养老行业的劳动者并不能跟上社会井喷的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这一关键词被13次提及。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加速,养老护理服务需求愈加旺盛。养老护理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