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人浓人」是什么梗?之前,你如果要向别人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话,可以说自己是一个 i 人(内向的人),也可以说自己是一个 e 人(外向的人)现在,你还可以说自己是一个淡人,也可以说自己是一个浓人何谓淡人?
继e人和i人之后“淡人”“浓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交人设在网络讨论中,“浓人”代表着热情、活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他们热爱生活,乐于与人交往,总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他们情感丰富,对工作、爱好和人际关系都投入极大的热情。
“那就算了。”“随便吧。”这些口头禅你可能在不同场合有意无意听过很多次,而如今它正与“淡人”的人设标签紧密绑定在一起。“淡人”主打一种宠辱不惊,遇事平和,一切随缘的人生姿态。生活淡淡的、情绪淡淡的,社交淡淡的。有想完成的事但也不是非做不可,对什么都不太在意,碰到什么事就放弃。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和行为方式各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用“浓人”和“淡人”来形容孩子的性格。那么,“浓人”和“淡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家的宝贝又属于哪一种?
浙江宣传 之江轩“随便吧”“都可以”“无所谓”“没必要”……这样的对话是否经常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是,那么多半你可以被确诊为“淡淡综合征”了。“淡淡综合征”不是一个医学术语,而是描述在部分当代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状态。
来源:中国妇女报 ■ 王芳编者按据说继“i人”和“e人”之后,“淡人”成为2024年一种新社交人设,许多年轻人自称患上了“淡淡综合征”。跟积极热烈、性格外放的“浓人”相反,“淡人”的精神面貌是淡淡的,感情是淡淡的,工作是淡淡的,甚至对待人生大事都是淡淡的。
最近,无数网友纷纷确诊“淡淡综合征”,争先恐后给自己安上了“淡人”人设。确诊了“淡淡综合征”的人被称为“淡人”,他们常用淡淡的、波澜不惊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口头禅是“随便吧、都可以、无所谓、没必要”。
维 辰最近,许多年轻人给自己“把脉”,自诊为患上“淡淡综合征”的“淡人”,表现为情绪淡淡的,几乎没什么大的波动;爱好淡淡的,问就是可以玩也可以不玩;工作上淡淡的,“甲方演你你不气,同事升职你不急”;社交淡淡的,对亲密关系非必要不进入、不争取、不勉强、不挽留;说话淡淡的,回复起来基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5月4日文章,原题:什么是“淡生活”,中国新的生活方式如何实践并获得益处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希望走阻力最小的人生道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淡人”标签吸引了上千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