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民俗表演进站区”活动在北京站广场热闹开场。图为延庆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跑竹马表演。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中国网讯(记者 郑亮)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25年春节首次庆祝。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北京的白纸坊太狮、陕西富平的老庙老鼓、闽西客家的连城姑田游大龙、川北的大木偶戏、浙江浦江的板凳龙……昨天,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博物馆里过大年”元宵节专场举办,汇聚了来自北京、山西、浙江、陕西、四川、甘肃等地的非遗展
昨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七,铁路春运节前运输高峰持续。中国铁路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127万人次,其中北京地区预计发送81.8万人次。来自延庆区非遗花会的表演者们在北京站站前广场上,为旅客带来了一场年味儿十足的民间传统文化盛宴。
6月8日,端午假期首日,陶然亭公园内热闹非凡,多场非遗展演与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当天上午,民俗专家高巍身着传统服饰,为游客们详细讲解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他现场为游客点雄黄酒、画朱砂,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求平安健康。
“海淀非遗”再出新,故事讲出“国际范”。11月22日,中英法多语种、多媒体皮影戏《贝熙业在西山》在海淀上庄镇的京西皮影非遗文化园首演,民间皮影艺术家手工雕刻的10米牛皮长卷《贝熙业在西山》亮相演出现场。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徐婧) 中秋假期将至,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8日发布,今年中秋假期,北京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将推出科普研学、红色教育、非遗展示等活动。白天,近20场表演活动将在香山公园、景山公园、紫竹院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上演,北海公园、陶然亭公园等将开展夜游活动。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月26日,农历腊月廿七,北京各大火车站迎来了客流高峰。26日上午,在北京站的站前广场上,一场民俗演出为春运增添了浓郁的年节氛围,吸引了不少旅客驻足。旱船竹马、五音大鼓、高跷秧歌、舞龙舞狮,本次活动表演均为延庆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曲段。
今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演巡游活动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北京白纸坊太狮、福建连城姑田游大龙、浙江浦江板凳龙和陕西老庙老鼓四个代表性非遗项目汇聚在北京中轴线之上,喜庆热闹的表演令现场的市民和游客大饱眼福,也让非遗在传统节庆中焕发出新活力。
中新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非遗美食、花会展演、民俗市集……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延庆区获悉,第十届北京非遗大观园活动在北京世园公园和八达岭镇石峡村、永宁镇上磨村等地举行,为市民游客奉上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大餐”,全方位展示延庆的非遗文化魅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云柯新年伊始,作为石景山区地标性建筑之一的功碑阁首次向市民开放,迅速成为京西地区的热门打卡地。这其中,一批来自属地古城街道的“秉心圣会”非遗传承人以及社区居民成为特邀嘉宾,前往参观表演。现场,大家敲锣舞龙、表演非遗、写福字留寄语,好不热闹。
2月11日至14日,第十届北京非遗大观园活动在北京世园公园和八达岭镇石峡村、永宁镇上水磨村等地举行,为市民游客奉上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大餐”,全方位向市民游客展示延庆的非遗文化魅力。2月11日晚,北京世园公园内传统非遗龙灯表演点燃了喜庆的节日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本报记者 黄敬惟“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演出现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正在举行。
来源:新华社 北京皮影是中国皮影艺术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流派,也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一直以来,北京皮影以典雅的造型风格、古朴的色彩运用以及细腻的表演特点著称。2008年,北京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我们走进北京皮影,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11月24日,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迎来了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玉树专场——“玉”见璀璨·玉树非遗成果展演。此次活动将“大美青海·江源玉树”的劲歌热舞与璀璨的非遗文化完美融合,为观展嘉宾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首个非遗春节北京地坛龙潭庙会火热 “国风女神”助力北京地坛庙会“仿清祭地”民俗表演是最大亮点之一我国“新国风”代表人物、“国风女神”申霏霏地坛庙会演唱非遗歌曲《赶庙会》青年艺术家、“国风女神”申霏霏与庙会游客、市民近距离互动“游故宫,登长城,吃烤鸭,逛地坛龙潭庙会”成首个非遗春节
1月31日,北京东岳庙,第24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27届北京东岳庙庙会上,在门前进行的“南狮爬杆”舞狮表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据了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