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显微镜下的大明》用时18小时。读罢有很多感受如雾如云弥漫开来,马伯庸不厌其烦、认真仔细地求证和书写令人钦佩,厚重悠长的历史之下发生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令人感慨,初感之余写就打油诗一组,以作记录。
人类科技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偶然和机遇,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显微镜的出现也是如此。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有八成是来自视觉。如果形容什么东西最珍贵,总是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珍惜它。
【来源:南宁日报】科普老师展示朱槿鲜切花,让孩子们对园林绿化植物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本报记者覃雨轩 摄本报讯(记者覃雨轩 通讯员唐梦雷)8月27日上午,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南宁市园林科研所)组织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带孩子们踏上绿色研学之旅,体验自然科普的乐趣。
“原本自然”生物博物画邀请展正在云南昆明展出,作为中囯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83岁高龄的曾孝濂领衔老中青三代博物画家聚焦生物主题,不仅展现出创作者们对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持续关注与探索,同时也成为当下中国博物画重新焕发活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