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科学调度,强化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供水正常有序、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当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三个安全”的守护者。
前言:6月5日至6月7日,记者跟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赴南阳、焦作、郑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线,走访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寻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密码”,切实感受沿线城市发展的澎湃“脉动”。
近日,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正式公布,山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殊荣。国家优质工程奖设立于1981年,是经国务院确认的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设立最早、规格最高,跨行业、跨专业的国家级质量奖。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今天(2月5日)6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600亿立方米。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
据俄罗斯卫星社2月5日报道,综合中国媒体报道,截至5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了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据报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实现全面通水。
自1855年黄河改道至今,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了近169年,形成了地上悬河。从东平湖南侧明显看出湖面也大大高于呗南侧的地面。南水北调东线无法避开这条高高在上、横跨东西的卧龙。那么滚滚长江水是如何过黄河的呢?
“给我一把铲子,我能比中国施工队提前两年半完成。”“4米的隧道挖了3年,还敢号称基建强国?”这是印度一个教授发布的言论,针对的事件是中国一项基建工程:穿黄隧道。穿黄隧道是在黄河地下打通一条隧道的项目,我国花了三年时间,才打通了两条4米长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