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燕(防灾科技学院)在数字时代,流量仿佛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而一些营销号更是为了追求流量变现而不择手段,甚至制造谣言、夸大事实。近日,“挖呀挖”黄老师辟谣自残传闻的事件,再次将营销号的过度追求流量变现和错误的价值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然我一直坚定地在推广地方人文,希望更多人重拾本土文化自信,但是我发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正在钻这个空子,利用自媒体平台,去炒作和故意挑衅,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反而,击中了我们一些热血又单纯的人的软肋,相互冲突,让他们收获了流量,却让大众生出了不必要的鄙视和抵制,甚至也折损了对家乡的自信。
原标题:揭秘营销号的“千层套路”:一天抄袭100条不难。“视频有独创性就受著作权法保护,如果营销号把别人享有版权的短视频伪装成自己原创,就是赤裸裸的侵权行为,这首先是民事侵权,被侵权人可以起诉他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你或许从未发现,背后隐藏着危险的秘密!我们将揭开那些煽动极端民族主义的营销号的真实面纱,告诉你它们为何应该收手!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暗角落每天在互联网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观点和声音。然而,一些不良分子正利用这个平台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并通过营销号来散播仇恨与歧视。
先是一则“细数清华五宗罪”的视频疯传,被辟谣后,这些营销号不依不饶,又搬出国防科大开辟“第二战场”,什么《风向变了,为何越来越多的超级学霸放弃清北,选择国防科技大学?》,什么《xx村高考学子出了6个700分以上,集体放弃清华,选择国防科大》…
近期,国家网信办根据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工作安排,持续强化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1.“消费金融频道”等账号打着“舆论监督”旗号,寻求与企业开展商业合作,谋取非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