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不乏出现了一些璀璨优秀的中华文化经典之作,它们是古代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这些经典古籍,体悟人生哲理,有助于我们修身明心养性。
图源:视觉中国■ 汪涌豪“当下我们如何重读中国传统经典”,此话题涉及三个关键词,“当下”“经典”与“重读”。乍看每个词的义界都很分明,其实彼此间的关系联动,仍含藏有许多深意需要阐明。这是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要拿这个题目来作讨论的原因。
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加强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 王晶)常常有这样的时刻,让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之美。比如,遨游在历史经典的长河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领略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又似乎走进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婉约雅致。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出版书籍。新华社记者 白旭 摄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白旭)“中华文化新读”丛书发布会10日在北京举行。丛书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活字文化合作策划,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涵盖了文学、经济、历史、艺术等领域,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表达与古老文明的当代表达。
制图:沈亦伶核心阅读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
中国经典,是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周易》、《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十种中国经典作品,揭示了中国思想、文化与历史的特征。
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资治通鉴》《老子》《庄子》《西游记》《红楼梦》等等中华典籍?8月15日,由中华书局主办的“让经典成为通识——‘中华经典通识’新书发布会”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文化公司举办,上海聚珍文化公司副总经理、“中华经典通识”策划人贾雪飞主持。
中华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倡导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定为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中华经典诵读的文化传承价值与育人作用不可忽视。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在艺术的璀璨星河中,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而深入人心的作品,往往做到了在内容和立意上有深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更是作品与观众之间情感共鸣的桥梁。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记者 齐征“向全社会普及古典名著是传承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曾在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如是说。中华文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时间长河中始终屹立不倒、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