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朋友都说,挺喜欢看我写的逛博物馆和古玩城系列。那好,今天再放漏一篇旧文。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是从博物馆开始,通过与文物对话,穿越时空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也有人说,若想了解一个城市的现在,那就去当地菜市场转转,民以食为天嘛。那儿是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
大皖新闻讯7月1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四季第七期播出安徽专场,来自安徽博物院的三件“国宝”亮相。国内知名演员毛晓彤、岳跃利、冯嘉怡作为国宝守护人,分别讲述了鄂君启金节、铸客大鼎、徽州古民居冯宅的前世今生。
中国历史悠久,古人所遗留下来的文物众多,数不胜数。在每个省份都有出土的文物,它们珍贵无比,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各个省份最为出名的这些文物(仅举例部分省份):江苏——金蝉玉叶“金蝉玉叶”是1954年出土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的一件珍贵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安徽寿县是楚国最后的都城所在地。1933年在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的楚大鼎,是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距今已有约 2600年的历史。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也是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国家公祭鼎的原型。为何说楚大鼎是青铜界的“王者”?
中新社合肥2月16日电 题:“龙”文物热展,国潮文创人气旺中新社记者 张强 张俊“龙的传人”DNA动了!今年是中国农历甲辰龙年,春节假期,中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掀起“寻龙”热。在安徽博物院,参观者热衷在展览和馆藏文物中探寻中国人的龙情缘。
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流行于整个青铜时代。楚大鼎不仅工艺高超,且腹部和足部都刻有“安邦”二字,堪称典型的“国之重器”。
而此前,“武王墩”墓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5月18日,央视“穿过历史找到你”直播了这口铜鼎顺利出土进入实验室的过程,19日,经过一天的清理和保护工作,武王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在直播中表示,经过实验室内的再次测量,该铜鼎口径达到88.9厘米,超越“楚大鼎”。
安徽素有“吴头楚尾”之称,自古便是战略要地。在楚国八百年的历程中,江淮流域既是文明的融合地,也是文化的开拓者。滥觞于先秦的楚文化,在“东渐”过程中是如何与江淮流域文明产生碰撞与交融的?江淮大地有哪些传承千年的楚文化基因?地处江淮流域的安徽,经历了楚国的兴衰,也见证了文化的传承。
楚国800年,寿春18载,繁华谢去,一眼千年。寿春带着楚国积累的财富和积淀的文化,随时光沉入地下。寿春,号称“地下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楚风东渐先秦时期的江淮地区,方国、部落林立。春秋时,楚国势力东扩。穆王四年(公元前622年),先后灭六、蓼、舒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