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在天津落了户,一趟都没用跑。”拿到公司新营业执照的林女士,不禁赞叹营商环境的“天津速度”。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电联合(北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为全国多地输供电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在行业内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新网天津5月7日电 (孙玲玲)5月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津市交通运输委主任王志楠介绍天津通过“硬联通”支撑、“软联通”赋能,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举措及成效。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战旗 摄影报道)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委获悉,近日,作为本市年度最大规模的公路养护工程,北京环线公路(简称“京环线”,编号G112)天津段路面改造工程主体顺利完工,7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今天,京津冀三地首次联手同台推荐土地,通过“北京搭台,三地唱戏”,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其中,北京推介了87宗540公顷用地,天津市推介了81宗380公顷用地,河北省廊坊市主城区和北三县推介了22宗110公顷用地。
在天津市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西区,一幢幢白色四层小楼错落有致,楼内设有医用电梯。今年75岁的张秋云住着一户三室一厅的房子,屋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三室一厅的户型可以住三个人,这里还有专人负责房间清洁、买药、取快递等服务。
原标题:“链”在一起 协同创新——感受来自武清区的京津冀产业一体化“脉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作为武清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阵地,高村科技创新园可满足首都经济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产业算力需求。
武清区养护中心内,老人们在做手工。 图/受访者供图“我要接着打台球了,这群球友在催着我呢。”采访快结束时,90岁北京老人关家瑞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从5年前和老伴住进了河北燕郊一家养护中心后,自己每天的娱乐生活都十分丰富。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实习生 张坤芳)10月15日至17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媒体记者体验行”将在天津、河北两地展开。本次活动将邀请媒体记者深入两地,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案例,展示区域共谋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
主持人:“跨城养老”渐入佳境、异地看病直接刷卡报销、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深化,越来越多“协同红利”惠及三地人民,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来听天津新闻广播记者田晓曦、北京新闻广播记者吴思、张煜的报道。
中新网天津5月8日电 (记者 王君妍)8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生态环保联建联防联治。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天津推进京津冀生态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之一。记者日前从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京津冀三地持续推动交通一体化走深走实,天津已形成“4条高铁、6条高速通北京”的格局,“轨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