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21日电 (王题题)“穿生活汉服,过中式生活。”在中国丝绸博物馆20日举办的“汉服之夜”上,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发出如此倡议。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发出倡议:“穿生活汉服,过中式生活”。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田雨阳 记者 杨烁 实习生 裘伊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你找找看在哪里。”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绸之路地图前,一位家长正向小朋友解释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诗句中的“阳关”位于玉门关以南,在如今的甘肃敦煌附近,是古代出塞的必经之地。
4月20日至21日,2024“国丝汉服节·古韵新风”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引证历史的实例,激活文化自发的力量,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让文物活起来。自2018年以来,“国丝汉服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中国丝绸博物馆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来了。1月9日,国丝举办了媒体迎新见面会,同时公布了2025年的重要展览和活动。名单一拉,记者发现,除了国丝的品牌活动,比如丝绸之路周、汉服节,考古展的分量明显增加了。
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国丝汉服节”快闪活动。 汉代织机模型。 中国丝绸博物馆外观。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提供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一个个展区、一件件藏品,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专题博物馆近年来受到观众热捧,成为打卡新潮流。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国丝汉服节”快闪活动。汉代织机模型。中国丝绸博物馆外观。以上图片均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提供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一个个展区、一件件藏品,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专题博物馆近年来受到观众热捧,成为打卡新潮流。
【来源:中青报·中青网】“汉服长春”社团的小伙伴们展示汉服。受访者供图“汉服长春”社团的小伙伴们。受访者供图今年30岁、身高190厘米的姜嘉伟穿了10年汉服。除了穿着汉服参加各类汉服文化活动之外,参加重要会议、培训,或是逛博物馆、和朋友聚餐,姜嘉伟也会穿上汉服。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盛典《中国汉服之夜》启动仪式在山东烟台举行。活动由山东省烟台市联合总台央视频、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山东总站共同举办,中国文化馆协会汉服推广委员会特别支持,旨在以“汉服”为载体,引领中外观众,纵览中华历史服章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生机。
年轻人身着汉服逛集市。毛瑜 摄4月20日至21日,2024“国丝汉服节·古韵新风”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现场设置了沉浸式“丝路奇遇记”打卡游戏、手工艺集市等,年轻人身着汉服,共赴国风盛会。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里看展。
时尚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更是一个时代的独特标记;只有对民族与传统的东西进行深入概括和提炼,才可能把握民族元素的精髓。纵观中国古代服饰史,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时尚运动。如今,街头巷尾,马面裙、云肩等传统服饰不断掀起流行热潮,彰显人们对古典之美的向往。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蕾潮新闻记者 陈蕾摄大年初一初二出门,杭州的公交、地铁处处可见不同年代的汉服,国潮元素有点多,都快赶上动漫节盛会了呢。记者在地铁5号线候车时,先是月台上发现了穿汉服的3个女孩儿。其中两个女孩是结伴出游,另一个女孩带着父母出来玩。
原标题:这一年,在西湖边,在亚运舞台,宋韵古风扑面而来(引题)国潮,跨越千年的东方浪漫(主题)穿着汉服看一场宋画展,再去听一出越剧,这样的文化生活对于杭州人来说并不稀奇,甚至称得上日常。当下,国潮不再是一个小众标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国潮已经涌入人们的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二〇二四“国丝汉服节”汉服之夜走秀。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华服爱好者在二〇二四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国风市集上挑选饰品。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第五届“中国华服日”北京主会场活动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