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宣布,该校研究团队成功研发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口服药剂(又称“药用口服砒霜”或“ARSENOL®”),可用于治疗一种死亡率高的血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APL”),患者的整体存活率超过97%。
IT之家 2 月 11 日消息,据香港电台网站 10 日报道,香港大学医学院研发的口服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案,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及欧洲药品管理局认证,并计划未来一年在新加坡注册,同时在英国展开全国临床研究,目标于 2027 至 2028 年在欧美注册,实现全球广泛应用。
本报香港2月11日电(记者陈然)香港大学医学院10日公布,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口服药剂,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活率达97%。这是首款由香港研发的抗癌处方药物。港大医学院当日召开记者会介绍,已成功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
深圳新闻网2023年12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港深医信)日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口服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开展内地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病情控制稳定,已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大学医学院10日召开记者会公布,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口服药剂(简称药用口服砒霜),可用于治疗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称APL),患者的整体存活率超过97%。图为香港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展示自主研发的药用口服砒霜。
近日,香港医界发生了两起令人瞩目的事件,一起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医生的特殊感染事件,另一起则是香港大学医学院成功研制出首款口服砒霜药剂用于治疗白血病。这两起事件从不同角度对香港的医疗体系、社会心理以及未来医疗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特殊感染事件:医疗安全与公共卫生的警钟1.
血液病专家、83岁的张亭栋教授9月19日,2015求是颁奖典礼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血液病专家、83岁的张亭栋教授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求是基金会创始人査济民长女查美龙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施一公等参加了此次庆典。
最近,香港的医疗界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让人揪心的坏消息,另一边却是振奋人心的医学突破。香港玛嘉烈医院的三名肿瘤科医生接连出现了发烧、腹痛和腹泻的症状,其中一位年仅三十多岁的医生在短短几天内不幸离世。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6月17日,在“王牌”药物奥雷巴替尼成功出海的消息刺激下,港股上市公司亚盛医药高开近15%,盘中涨幅一度超23%。截至发稿,亚盛医药报收27港元/股,涨17.14%,最新市值78.36亿。
本报记者 李乔宇5月20日,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诺诚健华(上交所代码:688428;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BCL2抑制剂ICP-248联合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临床试验在中国
中证网讯(王珞)诺诚健华(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上交所代码:688428)12月13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新增适应症已被纳入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
诺诚健华宣布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宜诺凯®已被纳入国家医保局最新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 两项适应症。奥布替尼是国家一类创新药,一天一次的口服BTK抑制剂。
本报记者 李乔宇3月13日,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诺诚健华(上交所代码:688428;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BCL2抑制剂ICP-248联合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在中国获批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