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少婷 每经编辑:张海妮丨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丨NO.1 IMF对“AI大量抢走人类饭碗”深感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刊出了一份名为《拓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收益:财政政策作用》的经济学研究报告。
文/纸不语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次掀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这个能比肩OpenAI、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的大模型,以一己之力让美股AI龙头股普遍下跌。2025年1月27日,NVIDIA股价暴跌17%,一周内市值缩水4000亿美元。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在给相关内容制作行业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深度伪造视频”可能加剧错误和虚假信息传播的担忧。当前,包括谷歌和Runway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在积极研发此类人工智能项目。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路透社6月17日消息,根据其新闻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AI)在新闻制作中的使用不断增加,全球对AI可能导致的虚假信息的担忧也在加剧,这给新闻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靠声音谋生的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超过200位知名音乐人联合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达了他们对AI技术带来的深度伪造、声音克隆等问题的担忧,呼吁不要使用AI取代人类艺术家。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图片来源:新蓝网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我们经常可以刷到AI制作的视频。一开始人们只是用AI软件,让旧照片里的人物和风景动起来,来回忆过去。但随后,事情似乎朝着愈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片段被AI爆改。
如今,AI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文字生成、图片扩展、视频制作都可以借助AI工具完成,找资料、作策划、写报告,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一键”实现。然而,AI工具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24年的美国大选将会出现人工智能(AI)生成的虚假信息海啸。我们已看到这种情况,且情况将会变得更糟。”《今日美国报》当地时间19日在报道中引述布鲁金斯学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的话表达担忧。这样的担忧不仅出现在美国。
当地时间周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刊出了一份名为《拓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收益:财政政策作用》的经济学研究报告。非常吸引眼球的是,IMF直言对“AI大量抢走人类饭碗”深感担忧,同时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经济。生产力与失业率一同增长?
从ChatGPT到Sora,这两年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渗透能力之强,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未来已来。新技术的发展,有时会伴随着悖论和陷阱。面对AI市场这片蓝海,人工智能带来的六大陷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对于机器人的崛起,专家们曾发出警告,“机器取代人类劳动力可能致使人口冗余”,他们担心“这种超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驾驭能力,”如今,一些人表示担忧,如果人工智能继续进化,我们会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丧失存在感,甚至会被“终结者”们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