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定位不准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
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践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突出办学特色,学校决定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目标1.
202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但正如《意见》所指出的,校本课程建设“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阳光讯近日,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小学的宁红莉、刘光涛、杨俊峰共同写作《校本课程建设之要素、意蕴与路径——基于“长安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2024年5月在《光明教育家》首发,全文如下:伴随着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来源:微言教育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教材局负责同志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和教育小微一起看—— 1.请您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有三点。一是落实中央“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机器人制作、乒乓球训练、篮球训练、木工坊、水培植物……12月18日,一场主题为“家校同‘芯’,校本‘同行’”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在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举行。活动现场,学校还邀请了家长代表走进课堂观摩,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本学期校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根据领雁工程四项主要任务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通讯员 余瑛极目新闻记者12月26日获悉,在武汉市江岸区博雅小学,有一批“好书品鉴大使”,全校学生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藏书。还有一批小小讲解员,他们跟着学校的步伐,研学旅行,爱上家乡文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熊杰)在“数据可视化”校本课程上,小学生收集爸爸的身高、体重、腰围等数据,并做成“雷达图”,孩子们利用可视化图进行分析,交出一份爸爸的健康研究报告。这是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展示课上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