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来,教学研究分会承担中国高教学会“十三五”重大攻关项目课题“互联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向东团队共同打造《宇宙简史》课程,打造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与江苏省高教学会、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以及江苏高校共同创建江苏高校“
作者:韩军(安徽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要紧盯立德树人目标任务,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同时,促进思政育人与学科育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高质量融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点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进行了相关说明。指出必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思政教学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坚定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课程思政内涵:发掘高等学校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核心是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三句话的总要求融入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在立德树人上实现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和传统的思政课有着明显的差别,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任务,在开展课程思政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这个是我们达成思政目标不可或缺的一步。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学融为一体、协同推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独特功能和作用的一种教育理念。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来源:【宁夏日报】高职院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做好思政教育引领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快思政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三方面建设,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创新,为时代培育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澎湃动能。
来源:【中国教师报】不少职业学校教师都在寻找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借助“艺术+思政”协同育人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动态呈现”的过程中,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直观理解,同时也可以丰富职业院校思政课程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