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天有吃汤圆、猜灯谜、逛灯会、舞狮等等传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饮食习惯和习俗都不大相同,在过元宵节时,在我们安徽宿州一直流传着蒸面灯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什么样的呢?
记者 史安琪“清明燕儿,端午蛋儿,正月十五捏豆面儿。”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在山东部分地区还有捏豆面灯的习俗。一个个普通的面团,经过揉、捏、搓等工序变成了好吃又好看的豆面灯,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如意,五谷丰登。费时费力但好看又吉祥“照照耳朵听得远,照照眼睛看得清。
兔年元宵节到来前夕,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的村民又开始忙碌起来。心灵手巧的渔家人用豆面作原料,经过几十道工序后,制作出一盏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豆面灯。正月十五前夜,这些面灯将被送进祠堂祈福。届时,全村人欢聚一堂,在祈求五谷丰登的同时,交流邻里情感,让浓浓的年味更添美好。
2月11日,在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集东村,人们聚集在一起制作“面灯”,以加深对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受元宵节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当地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蒸“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然后在灯窝里插上灯芯,倒上植物油。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昊 日照报道2月2日晚,在山东日照莒县夏庄镇大荒村,宋玉霞和家人正在制作“面灯”。制作“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然后在灯窝里插上灯芯,倒上植物油,将灯点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宋祖锋 通讯员 张涛元宵节将至,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的渔家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心灵手巧的妇女以豆面为原料,经过几十道工序,一个个造型各异、活灵活现的豆面灯呈现眼前。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人们点亮面灯,或供奉在祠堂,或摆放在屋内,祈愿新的一年人寿年丰。
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张涛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青岛市即墨区沿海渔村,人们有用大黄豆面捏豆面灯的特有习俗。点亮一盏豆面灯,放在家里照亮角角落落,或者送到家庙供奉先人,寄托着人们浓厚的乡情,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文/李东平“点一盏心灯,放一盏天灯,寄托对他们的哀思,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幸福快乐,永远安详!元宵节,生者庆祝团圆,勿忘天堂逝者”。去年,母亲突发奇想地在正月十五捏了一桌面灯,这是近五十年来头一糟。在我记忆里母亲是不会捏面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