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推荐的书单均属近年来海外科学史研究的新成果,既包括宏大叙事,也包括微观案例,在视野、概念和方法论层面都有推进。其共同点在于深入探讨知识的流动和演化模式,力图探索关于科学史研究的未来问题,从而彰显了科学史研究之于应对当前人类世界面临挑战的重要意义。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31个新增本科专业,其中有一个专业引人注目,那就是“科学史”。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在新增的31个本科专业目录里,其中就有“科学史”。
《科学史新论:范式更新与视角转换》,薛凤、柯安哲 编,吴秀杰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该书英文书名叫History of Science Reader,中文名却叫做《科学史新论》,足以见得这一“新”字对于中国科学史学界和主流历史学界,具有更为不同寻常的意义。
学习虽是件终身的事,但可能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会陷入无尽琐碎的知识点中而无法自拔。科学史,是提纲挈领的利器,因为科学史本身就是研究科学历史发展的学科,忽视对科学史的了解和掌握,那得到的只能是“知道”,而非“理解”,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读者来说,“科学”和“科学史”这些词汇的出现其实还都是近代的事情。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江晓原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
近日,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福州开幕。会上同期举办的50余场学术活动中,“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活动”格外引人注目。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就如何开展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近年来,国家对科学教育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校内校外关于开展科学教育的推动力度空前。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成果,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肖显静聚焦“大写的科学革命”的学术专著——《科学思想史:自然观变革、方法论创新与科学革命》(简称《科学思想史》),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于8月20日下午在北京首发,同期举行“
“双减”后,科学教育火了,编程培训、科学思维课、建模竞赛等成为热门之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背景下,科学教育就是架设教育、科技、人才的天然桥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主持人:彭诗韵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本期嘉宾:马建国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漠河市立人学校校长杜 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第二中学(华山二中)校长鲍建中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十四五”中小学国培计划专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