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一共3册,分别是《最早的中国在哪里》《会说话的泥巴》《古人也想飞》,以“青铜器国宝”“陶器国宝”“传统体育运动”为主题,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国宝的诞生、流传,以及在此过程中守护人如何经历千难万险守护国宝的故事。
该系列一共3册,分别是《最早的中国在哪里》《会说话的泥巴》《古人也想飞》,以“青铜器国宝”“陶器国宝”“传统体育运动”为主题,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国宝的诞生、流传,以及在此过程中守护人如何经历千难万险守护国宝的故事。
如果国宝开口说话,它们会说什么呢?也许是这样:何尊:“最早的中国在哪里,我来告诉你……”鹰形陶鼎:“我不要当鸡食盆,我的故乡是天空……”大口尊:“别怕,我不是炮弹啦……”太保鼎:“咱梁山七兄弟什么时候能再相聚呀……”本期亲悦读介绍一套“拜托了,国宝守护人”系列故事书。
他是现存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他是3200年前商王祖庚为祭祀其母所铸造的器皿,由于在鼎腹内壁有“司母戊”三字,故得名“司母戊大方鼎”,此鼎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精美端庄,重达832公斤,足以代表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落叶归根,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怀无论漂泊多远故乡是永远难以割舍的情怀而中国的文物也是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流入异国他乡至今未能回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他们去了哪里又何时才能归家中国文物,颠沛流离的一生许多人都知道我国不少文物都流落异国,但很少有人知道,到底有多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个数据,现在有上1000万件文物漂泊海外。比如,我们熟知的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等。
上下5000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中究竟能否找到“中国”最早的出处?这件青铜器,解答了人们的“千古疑惑”剥离外表的锈迹透过历史的沧桑它展露出深藏的一颗“中国心”何尊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富有变化,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豪华典雅的青铜酒器。
记者王学涛“昨日本社接到梁主任快函报称,本月五日在该山佛光寺发见(现)唐代建筑,缘该佛光寺所有建筑及佛像等,均系木质建造,由我国古代建筑史上考验证明,确系唐代建筑物……”1937年7月9日,《北平晨报》刊发题为《营造学社调查组发见唐代建筑寺院,梁思成由五台佛光寺报告,测绘故宫赶制
第二章 太平洋序曲 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一个最古老,一个最年轻。两者之间的奇怪结合,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发现、拓展、痴迷和修正。对中美两国来说,人的冲动本性极其重要。然而,促成美国开始突然转向亚太地区的原因,是一个最简单、最缺乏人情味而又常被人忘记的商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