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题为《交叉学科研究支持泛欧亚语系的农业共扩散假说》的封面文章,研究通过对语言学、考古学以及古DNA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交叉融合,提出日语、韩语、蒙古语等都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并且将语言的扩散和传播与粟黍农民的对外扩张联系起来。
我最近在看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独一无二的伊凡》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最早会说外语的中国人是谁?”佛经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译场——翻译佛经的场所,存在了约 900 年。
综合语言学家们的各种说法,这个数字范围可以缩小至六七千种左右。此外,当代社会不同语言所面临的境遇也有天壤之别:有些人多势众,发展得红红火火,比如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目前使用人数分别大致是13亿、15亿、2.5亿、2.75亿、3.75亿、5.75亿,可谓“居庙堂之高”;
世界语是印欧语系的吗?界门纲目科属种,是我们把每种动植物按他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所作的分类,比如黑猩猩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族的动物,是和我们智人最接近的物种,在700万年前有共同祖先。
李斯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张梦翰研究团队(POPLANG)携手生命科学学院徐书华教授团队及金力院士团队,在《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题为《大规模词汇和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