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绘画是绘画艺术的重要领域之一,中西方在人物绘画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深入比较中西方人物绘画的造型观的异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西方绘画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穆家善,1961年生,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国牧园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蒙哥马利学院中国画教授。
早在公元 1世纪或 2世纪,中国东汉时期的画家已开始采用斜透视(oblique perspective)。例如,北宋时期的界画《磨坊》(局部),作者不详(传为卫贤的《闸口盘车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场景是水磨坊,周围河道环绕。
澎湃新闻获悉,9月29日,“绘画的力量——在观念与信念之间”在北京丝路中心新绎美术馆开展。展览汇集国内外60余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参展,以中西方艺术的比较视野,讨论绘画自现代主义以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形式和图像上不断的自我革新。
大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灵感来源之一,东西方画家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出发,以各自的审美标准描绘着同一个自然世界。CGTN原创中外文艺互鉴节目《东西艺鉴》聚焦世界名画,邀请了多位专业嘉宾共同探索并解读中国文化艺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展现不同文明艺术的多姿多彩。
来源:【人民周刊】油画主要以技术高低论优劣中国画主要以功力高低看水平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是有区别的。西方的艺术基本上属于单层文化,而中国艺术则多属于双层文化。单层文化,比如绘画,西方的油画是在画布或画纸上创作,画得好便是艺术品。这艺术品反映一定的文化,这文化是单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