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然而与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等岛屿上的一种蕨——Tmesipteris oblanceolate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这种蕨类植物拥有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基因组,包含1600亿个碱基对。
科学家已经升级了新的人类基因组图谱,这项被称为“泛基因组”的最新研究成果5月1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一重大的更新将为精准医疗及对人类疾病的理解提供更为强大的工具。虽然每个个体的基因组差异很小,但人类基因组非常庞大,这意味着世界各地的个体和人群之间仍然存在许多重要的遗传差异。
美国研究人员领衔的科研团队3月31日公布了首个完整、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由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端粒到端粒联盟”完成这项研究。
时隔二十一年,2022年科学家公布了首个最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填补了20年来缺失的“拼图”碎片。基因组学这个概念最早由 Thomas roderick 在1986年提出,内容包括基因组作图、测序与分析。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G3:基因、基因组、遗传学》上报告说,他们破译了章鱼的基因组,共由28亿个碱基对组成。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介绍,测序结果表明,普通章鱼(学名“真蛸”)的基因组由28亿个碱基对组成。
为了克服传统培养技术的不足,充分研究和开发新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者们发展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宏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 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环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研究人员10日发布新版人类基因组图谱。相比先前图谱,新图谱更全面地反映人类群体基因序列,对科学研究更具参考价值。据路透社报道,新版人类基因组图谱不是单个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而是种族构成更多元化的多人基因组序列近乎完美的“合集”。
来自原子探针的模拟二维原子图像。图片来源:悉尼大学科技日报北京7月7日电(记者张梦然)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报告了一种解码“材料基因组”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检测晶体材料原子级结构的微小变化,提高了人们理解材料特性和行为基本起源的能力。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于文静)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近日联合多家单位发布完整的水稻参考基因组,为水稻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和重要大数据基础。据了解,多年来,“日本晴”参考基因组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领域最重要的遗传资源之一,为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遗传改良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