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注释】[1]天命之谓性:人的本性是上天所赐予的。命,赋予。性,指天赋予人的本性。[2]率:循,遵循。道: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应遵循的普遍规律。[3]教:教化,政教。
近期热映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和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电影透过人神混战的世界设定,让我们洞悉完整的天人善恶观。“天命”“性善”“性恶”“天下乃天下之天下”这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用英语应该怎么表达?一起来学习吧。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孔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存心所欲、不逾矩”,表明了孔夫子本人一生对宇宙、世界、万事万物、人生之认识的心路历程。其中的“五十而知天命”是在说,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人是个啥东西了。
从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七章的《中庸》没有“子曰”,基本上就是子思的个人观点和听后感了。你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子思有“道家思想”,开始玩一些玄虚的措辞。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孔子在《论语·为政》第十六章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思是:做事情过或不及,这就是祸害啊!《论语·先进》第十六章记录了子贡和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