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福建,除了广为流传的“剃龙头”习俗外,各地还保留着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庆祝方式。让我们一起领略福建各地二月二的特色习俗,感受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打狮线狮表演(图片来源:东南网)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宁德市霍童线狮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农历二月初二,一年一度的民俗节日——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01 龙抬头的来源农历二月初二晚上,二十八星宿中的青龙七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人们相信,东方神龙会在此时苏醒,给新的一年带来吉利和鸿运。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天,来了!壹节日起源二月二为什么会“龙抬头”呢?这一说法的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古代天文学。
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不少地方喜称“龙抬头”,有些地方还称“龙头节”“春龙节”“春耕节”等,翻土、整地、施肥……农民们在地里忙碌着,预示着新一年的农事活动已经开始。“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说,今年农历二月二恰逢惊蛰第七天。
从古至今,“龙”在百姓心中一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百姓认为“龙”代表着祥瑞,高贵,幸运和成功,更可贵的是龙的精神,古人认为它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它们被描述成长有鳞甲、喷火喷水的神秘生物,掌管着风云雨雪、河流湖海等自然元素。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也叫龙头节、龙抬头节等作为传统节日许多习俗都与“龙”有关比如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去理发,叫做“剃龙头”,图个吉利;至于饮食,春饼或煎饼称“龙鳞饼”,面条叫“龙须面”。
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11日电 (记者 韩章云)“二月二,龙抬头。”3月11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人们祭龙祈福、理发“剃龙头”,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庆祝这一天。那么历史上的“二月二”是什么样的?古人怎样仪式感满满地过“二月二”?记者就此采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波。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历“二月二”,也叫龙头节、龙抬头节等,作为传统节日,它的许多习俗都与“龙”有关。比如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去理发,叫做“剃龙头”,图个吉利,至于饮食,春饼或煎饼称“龙鳞饼”,面条叫“龙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