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启动,崇德、博学、创新、求实和心通五大贯通书院成立,助力学生成才。五大书院将整合高校与中学的优质资源,创新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探索大中小衔接、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路径和机制。
来源:【现代教育报】据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9月将迎来首批新生。此外,小编了解到,位于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房山区等区的多所新建校9月也将开门迎接新生。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新京报讯 据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官微消息,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依法保障通州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结合通州区实际,经区政府批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送别2024,迎来2025。这一年里,人们的笑脸汇聚成最温暖的画面。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万家灯火,每一个微笑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这些笑脸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和收获,更见证了我们共同经历的喜悦与挑战。
7月19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1+3”培养实验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进一步优化实施基础教育阶段“1+3”培养实验。记者了解到,这项自2016年起开展的人才培养试验今年迎来大幅调整,招生政策发生调整、培养计划增加,82所市级、区级实验学校共计划招生6014人。
漫步于古老运河之畔,用心感受千年运河文化的流动史诗;穿梭在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中,侧耳聆听历史的回声与现代文明的交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人大附小”)打造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运河课程近日在颐和园博物馆正式启动,几十名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在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
北京城与都的发展、北京马拉松运动员血糖调节、北京动物园朱鹮繁育……这些考生熟悉的“北京故事”出现在6月10日的高考历史、生物、地理科目试卷中。专家表示,试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环境、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怀,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试题出得真贴近生活!
十年耕耘,执笔扬帆,逐梦启航。10日17时,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铃声响起,2024年北京高考落下帷幕。考生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考场,迎接他们的是鲜花、粽子、横幅、掌声……还有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接考的亲友团送上满满爱意,祝福考生“一举高粽”,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昨天(24日),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开考,10.95万名考生走进考场。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多个考点外看到,老师和家长用击掌拥抱为考生们送上中考祝福。备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也正式出炉,为“漫游北京”和“盘中餐”,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