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来到了南京,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而来,又带着“不过如此”的心情离开。似乎走马观花地看过了中山陵、夫子庙、老门东、佛顶宫……吃一碗鸭血粉丝汤、一笼汤包、一大碗皮肚面,再捎走两袋南京桂花鸭,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前面发表的《南京明外郭城:十八座城门位置探究》两篇文章对南京明外郭城十八座城门中的观音门、姚坊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上坊门、夹岗门、双桥门、凤台门和大小安德门等十二座城门的具体位置依次做了探究,本篇将继续介绍南京明外郭城十八城门中的其余六座,即,驯象门、江东门、石城关、外金川门、上元门和佛宁门的具体位置。
来源:新京报 《红楼三城》,作者: 陈正荣,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一秦淮河上有太多的故事。这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南京母亲河,早就成了南京的代名词。历史上有太多的文学家走近它,讴歌它,李白、杜甫、杜牧、苏轼、王安石、高启、吴敬梓、袁枚……实在太多,举不胜举。
神策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中央门以东、南京火车站以西,玄武湖以北,北面紧挨南京护城河,它是南京明城墙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也是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更神奇的是,它还是南京明城墙中唯一的外瓮城城门。
【文化中国行】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姬尊雨“哗啦——”1月18日早晨,一副长15米、宽2米的大红春联在南京城墙的中华门揭开,城门下,江浦手狮舞、南京剪纸、秦淮灯彩等具有南京特色的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当天,中华门、玄武门、中山门等南京城墙13座城门上的春联相继揭幕。
在一次又一次的敲击下,在堆砌与涂抹之间,历时四十年之久,辛苦劳作的工人们精心打造出明城墙。《儒林外史》中曾写道:“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
门西,南京中华门内以西,南京最早最重要的繁盛区域之一,至今居住着最地道的城市土著。走进门西饮马巷,传说中宋高宗赵构饮马之地,“时空重叠”的动人风景扑面而来:屋顶黛瓦因经年风霜而幽暗,马头墙依旧漂亮,半空之中,电线如燕巢般交缠,家家户户高高晾晒着衣物,快递员敏捷地穿行于逼仄的巷陌…
时代变迁,朝代更替,社会发展,城市扩张,让600多年前的南京明外郭城墙几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沿着曾经的外郭城徒步一圈,让我领略了外郭城及其沿线的自然风光,游览了周边的人文景观,最重要的是,让我对外郭城有了一个更为直观且比较全面的了解。
文/刘鹏一城有一城之个性。“一入城门深似海”,让我见识了南京城的深邃与沧桑,也领教了他的迷幻与多面。视觉中国供图与异地来的朋友相会,我往往告诉他,南京城门实在太多,民间一直流传着“里十三,外十八”的说法。
南京是个好地方,难怪乞丐变皇帝的朱元璋来到南京就不走了,直接定都了。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南端,坐北朝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