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有本书《道藏》,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专辑,是从先秦老庄开始所有关于道教的学说,包罗万有,卷帙浩繁,兼晦涩难懂,《道藏》最全的成书应该是宋代,但后来遗失,到了明永乐再整修订,已不如原来的完整,即便如此,古来能通读的几乎没有,除了小说中的人物黄裳之外。
众所周知,中国民间的神仙信仰,基本上就是道教的神仙信仰,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神仙的群体,可谓是十分庞大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各路神仙,那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个问题,这就是——这么多的神仙,他们都住在哪里呢?
“山头方石静,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关于委羽山的风光,《南村辍耕录》所记甚详:“吾乡台之黄岩有委羽山,山旁广而中深,青树翠蔓,荫翳蓊郁,幽泉琮琤,若鸣佩环于修竹间,千变万态,不可状其略。”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阳明三十一岁。是年,他向朝廷上书,请假回乡养病。获得批准后,他回到家乡余姚,筑室于四明山之阳明洞。王阳明洞共有三处,这是第一处,第二处在贵州龙场,第三处在江西南部。狡兔三窟,但是三个阳明洞却不是因为王阳明太狡猾,而是因为他的思乡情节太深了。
[日] 酒井规史;译:胡佳菁【编者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洞天福地”常被用来形容风景秀丽、适宜人居的自然环境。具体而言,传说中的“洞天”往往得以通过天然的岩洞而进入,是生命度化的仙境;而“福地”则往往位于山中水源充沛,物产丰富之处,是躲避灾疫的圣所。
宋朝张君房所著的道书《云笈七签》记载,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现在的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济源市,东依太行山,西接中条山,北连太岳山,南临黄河,是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洞天与福地,本是道家的称谓。道教约在东汉时期传入家乡桐柏,那时教徒多寄居在已有的神庙,如淮渎庙等庙宇内。专门设建道观(馆)约始于南北朝。著名的桐柏山金台观,它与虞山招真观、衡山九真观、茅山曲林观、太平山日间观,并称南朝五大道观。金台观遗址,该照片摄于60年代。
愚人自译版:三国东吴少帝太平二年二月十四(公元257年3月16日),以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因临海山而得名。隋文帝并省郡县、以州领县,开皇九年(589),临海郡调整为临海县,县治章安。隋开皇十一年(591),在临海大固山设立军事机构临海镇,临海县治从章安迁到今临海古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