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2月1日电(记者杜鹃)“凝时聚珍——中英钟表技艺交流展”2月1日起在位于伦敦的英国科学博物馆内举办,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的23件钟表藏品。参观者在欣赏故宫钟表藏品美学设计和内部原理的同时,还可探索这些珍贵文物在中英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吕厚量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国内学界对古典学研究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学术体系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早期特征、古代丝绸之路与中西古史比较等与古典学联系密切的史学研究领域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与社会公众关
研究背景:丝绸之路文化带是一条贯穿东西方的历史文化交流路线,自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条路线自汉朝开始兴起,经过魏晋、隋唐、宋元等多个朝代的发展壮大,跨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文化交流和商贸通道之一。
中新社成都5月18日电 题:黄晓枫、肖飞舸:从巴蜀乐舞文物看中外文化交流痕迹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三星堆的青铜铃、击之而鸣的虎钮錞(chún)于、形态各异的乐舞俑、内容丰富的画像砖石……古韵今声,种类繁多、形制多样的乐舞文物让历史的旋律至今仍在回响。
中新社巴黎6月23日电 题:走访那不勒斯东方大学:300年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缩影中新社记者 李洋在意大利古城那不勒斯,有一所著名的汉学和中国学研究机构,那便是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该校被认为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汉学和东方学学校。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文化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普遍。但实际上,文化交流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则是其中最为显著和深远的。 在历史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聊一点古代中国与西亚、欧洲的交流历史,我们从古代中国的文献上的记载来了解。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自东向西的古代帝国分别为古代中国汉朝、古印度孔雀王朝、阿富汗地区的大夏-贵霜帝国、伊朗的安息帝国(古希腊也称帕提亚帝国)、马其顿王国(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之后的罗马帝国。
张国刚著作的《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一书,自先秦而至明清,自内陆而至海洋,追寻古人足迹,通过周穆王西巡、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徐光启译介西方科技著作等记载,讲述古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碰撞及相互滋养的历史进程,不仅给中西文化关系史赋予了新的视角与内涵,而且凸显了对
作者: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古人类学家根据考古化石资料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来自非洲。他们说,现代人类的先祖在能人和匠人阶段,分别在200万—180万年前、84万—42万年前、8万—7万年前走出非洲(考古纪年相差颇大),进入亚欧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