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转凉,上海市崇明区三烈中学为寄宿学生添置了崭新的厚棉被,希望他们睡得更暖和、踏实。“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关心关爱和全方位的教育服务,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也让家长放心。”校长张雷告诉第一教育。
小学生上寄宿制学校真的不适宜近几年,在小城市和农村,兴起了一场新的赶时髦之风——让小学生上寄宿制学校。寄宿制,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委托给学校,让学校负责学生的吃住,在学校学习的一场就学模式。过去一说寄宿制,往往指大学的就学模式。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了让教育在一日生活中自然发生,学校精心创设各种生活场景,比如有的学校搭起“菜园子”,让学生沉浸体会劳作之乐,丰收之喜;有的学校开设“时间银行”,存储学生的公益服务时长,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懂得奉献。
或许你对这条新闻还有一些记忆:今年年初,河南南阳一所寄宿小学宿舍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3名孩子遇难,他们都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平均年龄只有9周岁。贵州省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董世华从2012年开始研究乡村小学寄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