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3月26日,记者从在四川宜宾市江安县开展的“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中了解到,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后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江鲟幼苗,跨出了恢复野外种群极为关键的一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裸腹鲟野外种群数量稀少,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眼下正是裸腹鲟排卵的最佳时期,位于新疆伊犁巩留县的鲟鱼养殖基地,繁育人员成功采集了8万粒裸腹鲟受精卵,成活率首次超过60%。
3月26日,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在长江四川宜宾江安段取得突破性成果: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后在长江江安段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江鲟幼苗,跨出了恢复野外种群极为关键的一步。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9日电(吴平华 王春艳 庄歌尔)“小心点,小心点,这可是我们的无价之宝!”28日,在位于宜宾江安县长江边的长江鲟野化繁殖试验监控室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鹏程小心翼翼地揭开被遮光保护的水族缸,露出里面正欢快游动的长江鲟幼苗。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近期,“长江鲟野化繁殖试验”取得突破性成果,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长江四川宜宾江安段天然水域实现自然繁殖,跨出了恢复野外种群的关键一步。为了保护长江鲟,四川每年都会放流近十万尾,它们几乎都来自同一个研究所的“育儿房”,有部分还来自成都。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伍勇2022年7月21日晚,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川观新闻记者 何海洋4月26日,在宜宾江安协助巡护队养护箱中观察喂养的长江鲟幼苗吃完红线虫后,又急速游动起来。水箱中的120余尾长江鲟鱼苗,体长已从刚孵化时的三四毫米成长到五十毫米左右。“每天能亲眼看到这些鱼苗长大,感觉真不一样,”负责照看鱼苗的宜宾江安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说。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0年左右野外自然繁殖停止,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针对长江鲟的濒危现状,相关科研单位加强了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位于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是国内重要的长江鲟人工繁育基地。
【来源:新闻晨报】制图/潘文健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在崇明的基地近日成功孵出近5000尾中华鲟宝宝。这是上海首次成功实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填补了该项技术在长江下游及长三角地区的科研空白。
长江鲟初孵仔鱼 毛翔春 摄中新网宜昌5月31日电 (唐东军 叶孜)据三峡集团5月31日消息,该集团2023年长江鲟繁殖累计出苗80万尾,长势良好,这也是三峡集团自2019年4月实现长江鲟全人工繁殖以来创造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