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开学有二十多天了,市二院青少年心理门诊陆续还有中小学生前来咨询开学焦虑症。他们没上几天学就出现各种问题,症状有轻有重,有的头疼头晕,胃肠不舒服,胸前区不适,有的甚至性情大变,心烦焦虑,情绪压抑,回避社交。
暑假余额已经严重不足,你准备好迎接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了吗?是兴奋期待,还是焦虑担心呢?开学在即,面对即将回归的校园生活,有些同学开始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宝山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的“彩虹心坊”近期就收到了不少同学的“悄悄话”。
新学期马上来临,有的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充满期待,也有孩子会出现开学前紧张、焦虑等状态,如何助力孩子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变到有规律、有秩序的校园生活,帮孩子做好开学心理调适,家长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
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姜幸智医生表示,“从‘在家中’到‘回校园’,孩子们的情绪和行为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他们变得紧张、担心、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会有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如头晕、乏力、胃痛等表现,这个可能就是我们说的‘开学焦虑’”。
泉州网8月30日讯(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新学期就在眼前,然而,经过一个假期生活节奏的扰乱,不少孩子一提开学就难受,还有的孩子直言不想上学……近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被“开学综合征”找上门。什么是“开学综合征”,又该怎么缓解呢?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学生和家长们支招。
经过短暂的假期生活,现在同学们又要开始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从相对自由的假期生活到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个较大的反差,所以对学生来说,开学之初,要经历一个角色转变期,也就是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变到学生角色。开学伊始如何进行开学初的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整了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以问答的方式来为大家提供心理支持,请亲爱的同学们查收!A: 当我们即将从适应许久的居家生活要切换到别的环境时,即使这曾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环境,我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是会自动地对新环境产生一种警觉,并可能出现诸如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舒服的感觉,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应激反应。
临近开学,有些学生感到焦虑紧张,甚至还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徐高阳提醒,开学前后的一个月内,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躯体感受、学习和社交行动等,如果出现明显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新学期,佳佳即将升入高中三年级。
当暑假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不少孩子开始“挑灯夜补作业”,还称:“一支笔一盏灯一个人,创造一个神话。”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自由的香甜,而是混杂着焦虑与紧张的微妙气息。在开学前夕,孩子和家长要警惕哪些“压力信号”?如何克服“开学综合征”?
情绪低落、容易发脾气、身体疲惫、注意力差、啥也记不牢、睡眠紊乱、身体不适等,你的孩子是否也有类似症状呢?面对环境和生活的改变,人们会因为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而产生适应不良,从而影响了心理和身体的状态,导致焦虑、恐惧等情绪,也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反应。
随着寒假结束,中小学生陆续开学。但林先生却对自己的孩子有些担心。今年初三的小林出现了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对“返校上学”产生了剧烈的厌恶。林先生只好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对小林的负面情绪进行调节和纾解。
9月1日,中小幼学校开学,一些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开启校园集体生活后,面对新的环境,会产生压抑、恐慌、焦躁、不安等心理不适,一听到要去上学就哭闹“我不要去幼儿园”,这种因与新环境不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问题,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幼儿分离性焦虑”,即“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