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原标题:郑晓龙:创作要具备跨文化的共情能力羊城晚报记者 王莉近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吸引了众多影视界名人的参与。其中,著名导演郑晓龙作为特邀嘉宾,在“文化传播:影视制作与时代表达”平行论坛上发表演讲。
【文艺观潮】作者:何天平(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宝对着镜头,将自己数千年来的经历娓娓道来;文物化身人形,诉说流落海外多年的思乡之情;虚拟主持人讲述古画经人工智能技术修复焕发生机的传奇……当前,各类新媒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影视领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在艺术的璀璨星河中,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而深入人心的作品,往往做到了在内容和立意上有深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更是作品与观众之间情感共鸣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如同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而现代文明,则是这条河流汇入的新水,带着时代的活力与创新的火花。两者看似分属不同时空,实则相辅相成,共同绘就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图谱。
屈原故里闯入“不速之客”,主人公身世成谜,从楚辞赏析到叩问历史,一段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就此展开……今年端午节,光明网联手湖北宜昌推出的微短剧《子归子归》在网上引发观剧热潮。“微短剧+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次生动探索。
鲁网9月2日讯近段时间,临沂人朋友圈里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小戏小剧”,一出出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的小戏小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让曾经仅养于“深闺大院”里的戏剧,再次在民间展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小戏小剧“出圈”的背后是这个时代人民真正的文化自信。
在儿童文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创作者增强文化自觉、对作品有系统性和长远性考量、创造文化价值。一是增强文化自觉。这就要求创作者既能锻炼出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淘金的本事,把传统文化作为要素运用到创作中,又能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真正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作品的深层内蕴中。
新华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张淳)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接受新华网专访,从文艺工作者角度出发,关注文化自信、探讨影视创作、建言自媒体管理,分享了对推进影视行业发展的看法与观点,并表达了整个行业团结一心投入创作的决心与期许。
3月29日,“有一种生活叫长沙”2023百度“繁星大会”城市创作者大会在长沙举行。百度创作者、“艺述史”账号创始人、文化领域创作者孙雅鑫在现场进行了主题分享——“让传统更年轻,让文化走进生活”。“艺述史”账号的运营者原名孙雅鑫,是一位长发飘飘的山东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