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竹篾、扎龙骨、粘皮纸……春节假期临近尾声,在浙江台州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的祠堂里,数十位村民紧锣密鼓地赶制板龙,各个环节分工有条不紊,提前为元宵表演做好准备。“每年元宵节,我们杨家村都要进行板龙表演。这条板龙已经使用了60多年,里面的竹子存在一定的损坏情况。
中新网台州2月17日电(傅飞扬 韩雅璐)削竹篾、扎龙骨、粘皮纸……春节假期临近尾声,在浙江台州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的祠堂里,数十位村民紧锣密鼓地赶制板龙,各个环节分工有条不紊,提前为元宵表演做好准备。村民们制作“龙头”。陈能供图“每年元宵节,我们杨家村都要进行板龙表演。
从今年1月起,《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千万工程”的专项法规。浙江是全国首个全省域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省份。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在浙江省“千万工程”启动会上为古村落保护利用指明了方向。20多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古村落保护持续推新。
(视频来源:三门县传媒中心)央广网台州2月25日消息海游六兽、盐灶高跷、高枧牡丹龙、杨家板龙……2月24日晚,由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各镇特色非遗节目组成的非遗巡游队,一来到当地的心湖公园门口,就引起了阵阵欢呼声、呐喊声。“我在三门过元宵!
“上次看花灯还是小时候!三门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400多米长的板龙,拍视频手都举酸了。”“这里是浙江三门,这是我们的元宵节。”这个元宵,台州三门人的朋友圈被“喜庆”刷屏,就连好久没在朋友圈出没的人,也忍不住晒了一波热闹。正月十四和十五这两天,三门的气温最低达到0摄氏度。
应梦诗清晨,阳光叫醒了沉睡中的亭旁,数十座古建筑群落折射出红色的光辉;云山苍苍,粼粼波光,横渡白溪如一条碧玉带蜿蜒在绿水青山间,串联起多个景区;马脚弹、浬浦跳马、盐灶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开始晨练……台州三门的美,穿透着一股诗意和文化的力量。
三门湾,金银滩。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因湾得名,向海而生。是我国著名的青蟹之乡,同时也是“中国冲锋衣之乡”。1.三门县的基本概况:三门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旭辉 拍友 陈彩省 摄12月22日,台州三门举行了盛大“祭冬”民俗活动,在台州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祠堂里,伴随着烟花绽放声、号角声和阵阵锣鼓声,一场古老的“祭冬”典礼在这里拉开了序幕。据了解,“三门祭冬”是当地流传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民俗文化之一。
本报见习记者 黄珍珍县委报道组 林苗苗通讯员 潘灵燕12月21日,冬至前一天,三门县杨家村的村民一大早便齐集大龙岭高山龙潭,举行冬至前的取水仪式。取来的龙潭水装在两个青花瓷坛里,被运到杨家宗祠,以备冬至当天祭祀者斋戒沐浴净手之用。
一捏、一搓,一摁、一戳;一笔、一画;一扎、一塑……巧手“指点江山”,“穆桂英”“关羽”……一个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在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杨家村,杨顺宝的“指尖功夫”引来大伙啧啧称赞,他的这一指尖手艺已传承了100多年,专为“龙王”巡游“美颜”。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吴新燕2025年2月12日,今天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大日子。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欢欢喜喜闹起来!舞龙表演是浙江地区传统迎元宵民俗文化活动,今晚吃完团圆饭一起去赏灯哦。
新华社杭州12月21日电 题:冬至大如年:浙东山村传承“祭冬”习俗新华社记者 冯源虽然21日是周六,但家住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南关村的杨舒驰凌晨2点就起床了。今年12岁的小杨,要和爷爷、爸爸一起赶到相邻的台州市三门县,参加在亭旁镇杨家村举行的“祭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