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福建线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福建省宁化县淮土镇淮阳村的刘氏家庙,听红军烈士后人讲述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苏区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关于扩大红军的号召,广泛开展扩红运动。
在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有无数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史诗。贵州是一片红色土地,一件毛衣暖意浓、一包茶叶醒人脑、一把茶壶情谊深……一个个红色故事如璀璨星辰,令人刻骨铭心。
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小小年纪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3岁啊,正是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候啊,她却在军营里到处忙活,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我们现在正直13岁,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的是清闲、舒适的日子,我们怎么能跟刘胡兰比呢?
编者按:2024湖南首届红色微短剧大赛复赛举行在即,入围的20部微短剧作品将进行现场竞演,并最终评选出10部优秀作品,在2024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进行展演展播。即日起,红网推出“排练时刻”系列报道,带大家先一步了解各剧组的备赛进度,聆听一个个慷慨激昂的红色故事。
1949年11月27日,在生命最后时刻,一位革命志士高声吟诵《就义诗》,英勇牺牲,年仅28岁。这位英雄就是刘国鋕。在狱中,面对敌人劝诱,他曾斩钉截铁回答,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死;我如出卖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是什么力量,让刘国鋕放弃生的希望,毅然赴死?
讲 述■孙佳欣有一杆枪,经历过战地硝烟的洗礼,烈士的鲜血染在枪身,滚烫。同年轻的战士们一样,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也有过少有的安稳时光:它聆听过英子姑娘含蓄的心事,也为大个子排长的不解风情而烦忧……时光在它钢铁的身躯上凿刻,就像蘸了水的毛笔的抚摸—它依旧如初,依旧是英雄连的利器。
《浴血荣光》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放弃了宏大的叙事,不再像其他作品那样以会议、事件、运动、战争为脉络,而是把目光聚焦到了历史中的风云人物,还原了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黯淡与辉煌,以人物的经历、话语、性格凸显人格魅力和历史的残酷现实,还原了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历史人物。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被誉为“国父”,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和领导人。他一生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复兴。他的革命理想、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国捐躯的精神,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素姐:上次写给你的信,大概已经收到了吧?……姐姐,我真想用一切方法来向你表示我目前的困境。”这是1930年7月7日,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致二姐徐素云的一封信,此信现存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坐落在吕梁山下、汾河岸畔的文水县云周西村,是一个有着1000多口人的平川村。1932年10月,刘胡兰出生在当地一户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的抗日队伍来到文水开展抗日救亡。1938年,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在全县实行了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