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903年出生于锦州义县杂木林村,字蔚久。说到东北讲武堂平时重视训练,还经常考试时,95岁的张学良将军颇为自豪地对阎明复同志说:“有一次辅帅带着教务长熙洽、教官郭松龄等人,突然来到讲武堂给学员考试,事先谁也不知道题,结果我凭自己本事,一百多人考了第三名。”
一番较量之下,东北军损兵折将,节节败退,此时,部分东北军将领对老蒋的内战政策极为不满,对人民军队无比同情,于是他们的思想开始进步,逐渐看清了老蒋的反动本质,加入了人民军队的阵营,开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终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撕裂了东北的宁静,也震碎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就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一位手握重兵的东北军高级将领,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秘密将自己的儿子送入了红军的队伍,他,就是被誉为“东北军泰山北斗”的张作相,东北王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每当听到这样的议论,年轻的张廷枢总是报以复杂一笑,他的父亲张作相,人称“辅帅”,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奉系军阀的二号人物,旁人只道张作相与皇位失之交臂,却不知他心中另有一番天地,这位辅帅,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更将儿子秘密送入了红军队伍,谱写了一段跨越战火与信仰的父子传奇。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有七个结拜兄弟,他们一起闯出了奉军的一片天地,让不少的人赞叹和佩服。而张学良自己也曾经有三个结拜兄弟,只是这三个的存在感实在太差了,以至于很少有人认识他们,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讲讲张学良其中的一个兄弟张廷枢。
1911年,袁世凯在北京登上大总统职位。北洋系入驻政府。在东北,张作霖一筹莫展。如何能够向袁世凯示好,这成为了最关心的事情。这个时候,张作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洋如日中天,他们手中精兵猛将无数。如果自己抵挡到底,那么一定会被彻底歼灭。既然如此,还不如投靠袁世凯。
孙烈臣(1872年6月23日-1924年4月25日),原名孙九功,出生于奉天(今辽宁省)黑山县人。1900年,投效张金波麾下任戈什,后入张作霖部。1914年,北洋政府任孙为张作霖部二十七师五十四旅旅长。1917年升东北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