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刑法适用与法律思维方法一、法律思维方法概述思维是指人脑对思维的对象所产生的概括性反映,它是一种与语言有关的理性认识过程。(注:参见吴俊明:《法律思维:和谐社会建构的法律观念保障》,载《理论建设》,2009(4)。
民法与刑法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捋清两者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在《民法对刑法的影响与刑法对民法的回应》一文中,基于法秩序的统一原理,讨论民法与刑法之间前置法和后置法的关系,阐释刑法对民法的从属性和相对独立性,强调在民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刑法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在分析刑法问题时,必须要做体系性思考,顾及民法立场,这一点在财产犯罪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对于大量案件的处理而言,民法对于行为性质是何态度确实会影响犯罪之有无,民事上不符合侵权或者违约的成立条件,或者具有违法阻却事由的情形,不可能成立犯罪。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下称“《个保法》”)。该法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意义重大。它将怎样保护你我的信息安全?